如何才能稳住躁动的血糖?(上)

时间:2020-05-13 00:00:00 来源:搜狐

导读:糖尿病是患者终身的负担,患者由于血糖调节机制受损,易发生血糖总体水平增高且波动增大,进而引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,如糖尿病肾病、视网膜病变、糖尿病足以及心血管疾病等

糖尿病是患者终身的负担,患者由于血糖调节机制受损,易发生血糖总体水平增高且波动增大,进而引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,如糖尿病肾病、视网膜病变、糖尿病足以及心血管疾病等,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。

同时低血糖会使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,严重者会出现昏迷甚至死亡,而积极控制血糖可有效延缓慢性并发症发生和发展。

根据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(2017版)》,血糖的控制目标应为空腹血糖4.4~7.2 mmol/L,非空腹血糖≤10 mmol/L,糖化血红蛋白<7%。

但每个人的血糖波动特点不同,血糖控制目标应高度个体化,且在控制血糖总体水平的基础上,应维持血糖平稳、减少血糖波动,因此,认真规范地监测血糖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
规范进行血糖监测

为了了解个人的血糖波动特点,做到在控制血糖时,能知己知彼,患者应积极进行血糖监测。

使用家庭便携式血糖仪监测

患者在院外进行血糖监测时,通常的方式是使用家庭便携式血糖仪进行患者自我血糖监测,近年来动态血糖监测技术不断发展,为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,可以连续监测血糖变化,探知血糖特点,以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。

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的使用

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是糖尿病监测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之一,如为近年来面市的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,可以更加微创且便捷地进行全天的血糖监测,患者皮下(一般为手臂皮下)植入血糖传感器探头,需要时使用仪器扫描即可获得血糖信息,仪器可以记录汇总患者的血糖值并分析出血糖波动情况。但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每两周需更换一次探头,患者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。

监测血糖的时点

监测血糖的时点可选择空腹和餐后2小时。使用胰岛素或改变治疗方案时可加测用药前后的血糖,监测血糖的变化趋势以了解治疗方案是否有效并避免低血糖。

此外,餐后及运动后应注意监测血糖,以了解不同食物和饮食方式、运动类型和时长对个人血糖波动的影响,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。

监测血糖的频率

监测血糖的频率要因人而异,简单地讲,血糖控制较稳定的患者可适当减少监测频率,但对于近期血糖控制不佳或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,应增加监测频率。

此外,为了了解长期血糖控制的总体水平,患者应每隔3个月做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白蛋白检测;必要时可进行动态血糖监测,观察全天的血糖变化,帮助医生更加精确地制定治疗方案。

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了解自身情况的重要工具,也是医生制定饮食运动处方以及药物治疗方案最根本的参考依据,在各糖尿病管理手段之间起桥梁作用,对维持血糖平稳具有关键性作用。

专家介绍

周健

医学博士、主任医师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行政副主任。美国Pennington生物医学研究中心访问学者,兼任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。从事临床工作与研究二十年,在糖尿病及甲状腺疾病等方面的诊治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,曾入选“上海市科技启明星”,“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青年人才”,“上海交通大学晨星(教授)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”及“上海交大医学院新百人计划及高峰高原计划”等培养计划。2013年获“上海市青年岗位能手”及上海市卫生系统“银蛇奖”二等奖。擅长糖尿病及并发症、甲亢、甲减、甲状腺结节等甲状腺疾病的个体化诊治。

专家门诊:周二下午

特需门诊:周一下午

(以当日挂牌为准)

本文作者:戴冬君硕士研究生 周健主任医师

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

执行主编:尹学兵

值班编辑:张狮驼

特别声明:本文来源于网络,请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,谨慎使用,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!如有侵权、违规,可直接反馈本站,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。